印象中的2006届美术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高翔,在校时瘦高个,戴着一副黑边眼镜,真诚质朴,又带有几分调皮,勤学好问,比较活跃。毕业时考取了专接本,被河北农业大学录取。再联系已经过去了16年时光,让我们走近他和他的爱人,看看俩人的教学故事吧。
个人介绍
高翔,1984年生于保定市区,先后毕业于保定师范专科学校美术教育专业、河北农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爱人陈红豆老师是同校2007届的影视动画专业毕业生,二人于2013年一起考入徐水教育系统,在乡村工作8年有余,现分别就职于漕河镇第二小学、漕河镇史各庄小学。
高翔老师
陈红豆老师
高翔老师:
我和乡土美育有很深厚的缘分。作为师范生的我对三尺讲台有骨子里的热爱,在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系当讲师的一年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们的设计思维模式非常固化,当时就常想创新性设计思维的培养是否应该从娃娃抓起?上学时,校训教育我们要“知行并重”,想到就要做到,忠于初心,所以我毅然投身到乡村孩子们的美育教育中。
我始终坚持高标准美育,之前乡村美育基本上停留在临摹的阶段,我觉得临摹不应该占主导,标准应该设置得更高、更长远,应以欣赏的眼光对待孩子们,要敢于思考、勇于探究、积极合作,培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孩子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努力让孩子们在美的熏陶渐染中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在一次主题是《如何把事物进行机械化处理》美术拓展课中,孩子们总结了很多种的方法,思维的活跃和参与的积极性令人感叹和欣喜。几名平时并不积极的学生也开始发现并享受这种探究的快乐,开始自发性地主动探索,那几个孩子,平时不爱学习,没想到在美术课上大放异彩!而我的满足感不是语言能形容的,这正是我追求的美育,引导孩子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而达到“怡情养性”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找到了更多的自信,发现了自身更多的可能性,更积极地促进自我价值的发展,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带动了学习其他学科的积极性。
在美术教学课堂,我开始方法的转变。首先是课堂教学模式方面,积极融合各种先进的手段,从传统图片欣赏的模式,到多元化手段的刺激,不断探究更多的方法。其次是思维模式的变化,从传统的临摹作品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块化处理,有针对性的展开逻辑思考。再次是媒介的变化,美术课堂应该随着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选取适合的、多样的表现形式。将乡村孩子审美教育、视野拓展、梦想激励等“软性实力”的培养作为长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