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浸润,育在铸魂

资讯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17 22:55:29点击数量:

《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具有鲜明的新时代特征和创新性特色。

一、意识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创新”,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因此,《通知》的颁布不仅充分肯定了美育引领的“美善相济”的育人效应,更是赋予学校美育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明确了美育目的在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基础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功能,并在美育意识上立意创新,从广度上强调全面落实,从深度上着重浸润到底。

1.指导思想创新

《通知》中指导思想明确“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以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潜移默化地彰显育人实效,”从文化源头上昭示了中国古典美学倡导的“以美育德”、继之“以德成美”的循环过程;从实施路径确立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育方式;从育人效果着重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从而达到外显于行,内化于心的育人实效。甚至美育理念从“美育课程”拓新为“课程美育”,进一步奠定了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美育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任务目标拓新

《通知》在任务的开篇中即指出,构建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美育浸润行动,于学生而言是彰显活力、健全人格;于老师而言,是塑造人格魅力、涵养美育情怀;于学校而言,是打造昂扬校园文化、建设无处不在、无人不会的美育育人环境。浸润既是美育任务,又是行动指南,更是育人方向。《通知》规划了2027年的目标,这些具体要求的细化,涉及学校美育引领的以点到面的普及性,顾及了美育的普惠功能和群体效应,目标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美育活动的参与面和受益面能够真正达到全面覆盖、全员受益,并进一步明确艺术展演已经提升为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相并列的学校美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美育浸润离不开真善美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文化人、以景感人、以美育人更能促进对学生的情操教育和心灵教化。从美育名师工作室到美育示范区和示范学校的建设目标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这个长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课程体系更新

《通知》强调构建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协同推进的美育课程体系,一举奠定了美育过程中艺术学科的主体地位,目的是突出价值塑造、强化统筹实施;遵循美育规律、强化协同育人。从各学科中发掘其蕴含的美育价值与功能,寻找不同学科的美学共性,共享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品德美、社会美、科学美、健康美、勤劳美、自然美等丰富美育资源,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行动深化

美育行动深化意味着从教学行为、教师行为、教育环境、评价体系的整体变革。行动的实施路径就是明确以浸润为主,遵循美育特点、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求大力推进美育工作改革。

1.艺术教学改革推进

在美育教学改革中,《通知》强调了艺术教学方法的革新,学生的学有所长。艺术教师要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原则,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程资源,构建活力课堂,激发学生潜能,吸引学生参与。学生通过老师传授,能掌握1—2门艺术特长,满足学生兴趣特长发展需要。同时,做好艺术教材的编审选用,尤其是点明了优质美育课后读物将成为学生美育的一种延伸途径。

2.教师美育素养提升

教师的美育素养将成为衡量教师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通知》要求美育纳入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教师培训计划,并成为教师资格考试的必选项。同时,不仅美育老师要配置齐全,其他各科老师的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必须强化,依托从国家到地县的美育名师工作室,实现名师和骨干教师学习成长共同体。而且,须加强美育科学研究,鼓励建设一批美育高端智库和高水平研究平台。

3.美育评价机制优化

美育效果的内隐性和长期性特征促使美育评价较为主观,长期以来美育评价一直呈现“软要求”,如今基于新时代美育的内涵和核心素养的要求,美育评价体系也将成为“硬指标”。《通知》进一步明确探索多元化评价方式,将开展增值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体验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应用性评价等方式。一方面,可破除功利化、短视化的评价观。另一方面,从审美意识、审美鉴赏和审美创造等多级指标亦可构建科学有效的美育增值评价体系,从而全面考查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智慧赋能

智慧教育赋能将成为未来学校美育教学的一种模式,一个全新的美育生态系统,将人的智慧化、技术的智能化、生态的协同化高度统一。人的智慧化意味着美育场景中的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教育参与者,运用教育智慧,赋能自身和他人智慧生长,提升审美境界,进行美的创造;技术的智能化指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赋能教与学的变革;生态的协同化就是美育涉及的人、技术、环境等全要素高度协同,构建美育新生态,赋能美育大发展。

1.数字技术运用

这是《通知》里提出的最新美育实施理念,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学校美育,基于教育数字化,聚焦美育薄弱环节,开发不同形式的美育资源,促进数字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创新。联通美育课程资源孤岛,推进全课程立体融合;打破美育场域分割,推进“小中大课堂”全场域多维融合;建立一体化美育研训机制,推进“备教学评研”全过程深度融合,实现人的主体智慧化、载体智能化、共同体协同化,构建全覆盖的美育体系。

2.线上课程推进

以全媒体推进“线上线下”虚实融合的美育教学方式变革,美育精品课程和最新的美育教学成果通过线上课程,可以把名校的美育教学资源和名师的美育教学内容更好地传播开来,实现全民共享,改善地区、城乡、校际美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新时代学校美育的改革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从加强组织领导到强化条件保障再到加强宣传推广,都是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学校美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从而保障立德树人任务的顺利实施。《通知》的出台,体现了美育之于中国当代学校乃至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助于为国家道德建设开启出一条更趋行稳致远的道路。浸润之道,大道致远。立德铸魂,功在千秋!(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谢永红)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七一东路3027号 邮编:071000 
Copyright ◎ 2018 保定学院网络信息管理中心 版权所有